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斤秤歌

分类:鹤壁文化   阅读:

  斤秤歌,又称斤秤锣鼓,是一种十分罕见的民间艺术形式,它以旧式度量衡制十六两一斤的换算口诀进行演奏。

  张纪明说,相传斤秤锣鼓与秦始皇有关。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李斯在制定重量的标准时拿不定主意就上奏秦始皇,秦始皇批了四个字天下公平”。李斯就把这四个字的笔画(十六画)作为了重量的标准,确定一斤等于十六两,这一标准一直延用到1959年。据考证,“十六两斤秤歌”始于南宋,完于元朝,盛行于明、清,流传于山西、河南的太行山两侧。

  “肥泉村的斤秤歌由张家第一代先人张山在明朝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传至三家村,张家第十一世张自省继承了乐谱和古乐器,并将古乐谱和古乐器带到肥泉村。斤秤歌流传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张纪明说。

  张纪明介绍,肥泉村的“十六两斤秤歌”除保留了原汁原味的特色之外,老一辈的肥泉村民间艺术家们又把古代打仗用的战鼓、“鸣锣开道”的锣和佛教礼仪祭祀的大钹,以及小锣、小钹进行组合,按照四分之二、四分之三的节拍演奏“十六两斤秤歌”锣鼓点。表演时每遍口诀都不同,所以既不能一锣到底,也不能多次重复,更不同于一般的曲牌连奏。整套锣鼓分十五遍连续演奏,鼓点打法遍遍迥异,要求演奏者必须熟练掌握斤秤歌歌诀和锣鼓点数。2016年,肥泉村斤秤歌被列入第二批鹤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


    上一篇:王禅居铸铁茶壶制作技艺

    下一篇:淇滨区的民间故事《白蛇闹许仙传说》


      相关推荐

    风雅鹤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