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地名的来历

分类:鹤壁典故   阅读:

鹤壁地名起源于何时?为何离不了关于“鹤”的美丽传说?

鹤壁,中华历史文化名城,豫北中原重镇,商朝,春秋卫国,战国赵国三次为国都,华夏历史上的三朝故都。“鹤壁”地名究竟如何而来呢?今天旧事哥就来说一说。

 

鹤壁老市区地域曾经为商代首都"中牟",战国七雄之赵国首都迁邯郸前曾定都于此约40年。所辖淇县曾经是殷商首都“朝歌”,春秋时期最大诸侯国卫国首都“沫”。

境内淇河风景迤逦,《诗经》中有19篇专门描写鹤壁淇河沿岸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药王孙思邈、一代文豪罗贯中曾隐居于此。

关于“鹤壁”地名的来源,不得不来说说多种关于“鹤”的美丽传说。

 

 

◆仙鹤与“影壁墙”:

说的是当地一户名叫柏灵人家的“影壁墙”,墙上不仅画着仙鹤,而且有一群真仙鹤长年栖息在上面,人们称这面影壁墙为鹤壁。后来,影壁墙年久坍塌,在此栖息的仙鹤不得不飞过羑河到鹤壁集南边的南山安了家,此后才有了“仙鹤栖于南山峭壁”的说法。

◆“仙鹤栖于南山峭壁”的传说:

鹤壁集“古有双鹤栖于南山之峭壁,其山曰鹤山,其村曰鹤壁。”这个传说的依据是:鹤壁集南缘有座其状如鹤的巍巍宝山,面向羑河一面,危岩绝壁,巍峨壮观,为鹤壁(集)镇南的天然屏障。站立山顶,俯视鹤壁集,全景尽收眼底。

◆民间“驾鹤仙游”的传说:

相传,公元前五世纪,东周国王周灵王的太子王子晋,也叫王子乔,道号乔仙。少时聪颖,能言善辩,口若悬河,诗词歌赋,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在民间流传久远。历朝历代名人都曾赋诗歌咏,如屈原、汉武帝、张道陵、蔡邕、王粲、陶渊明、李密、李白、武则天、唐玄宗、苏东坡、忽必烈、乃至乾隆等,都曾歌以咏之。因厌倦宫廷生活,后拜浮丘仙翁为师,修道成仙。

一日,“驾仙鹤”飞临今鹤壁集南山,观此山青水秀,风景宜人,便长此住下。由于乔仙博才多艺、又深谙医道,悬壶济民,恩泽乡里,倍受当地人敬仰。日久,人们称此山为乔山。乔仙所乘仙鹤常栖息于白云洞外悬崖峭壁上,人又称此山为鹤山,附近的村庄称“鹤壁”。至今,半山腰的白云寺已废,而乔仙白云洞遗迹尚存。当地民间所流传的“驾鹤仙游”的来历也源于此。

至于“鹤壁”最早源自柏灵家的“影壁墙”还是“南山峭壁”,因都是传说,自然无法考证,现在大概只能根据“古有仙鹤栖于南山峭壁”中的“古”这个字来推测鹤壁地名起源的时间了。

◆来源于卫懿公玩鹤一说:

这一说来自春秋时期卫国一段记载:“卫懿公嗜好养鹤,在宫廷定昌、朝歌西北鹤岭、东南鹤城(今长垣县鹤寨)等处,均大养鹤。”

春秋时,鹤壁属于卫国,卫懿公爱鹤成癖,曾在这里放鹤于南山,其山曰鹤山,其村曰鹤壁。

四说,相传鹤壁最早只有三姓六户人家,一天晚上,明月当空,飞鹤齐鸣,观之,见一对仙鹤飞向村来,落在一家影壁墙上栖息,黎明时腾空而去。鹤栖于壁,故名为鹤壁。

◆唐代关于“鹤壁村”的记载:

1985年从当地出土的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的墓志上已有了“鹤壁村”的记载,而据鹤壁集古瓷窑遗址发掘的资料证明,鹤壁制瓷业最晚始于唐代。另外,从《柏灵桥重修碑记》中也可以看出,鹤壁制瓷业始自柏灵迁至鹤壁集。

在当地,柏灵桥下的河沟叫作叮当沟,源自当年河沟两边制瓷器时不断发出的叮当声。柏灵桥是当年南北客商运输瓷器的通道,现在成了一条居民进出家门的道路。传说柏灵桥附近至今仍有一些瓷器埋在地下,但谁也说不清楚具体位置。

据资料介绍,位于鹤壁集的古代瓷窑遗址面积有90余万平方米,是鹤壁一处具有代表性的古瓷窑遗址,经考古发掘研究,判明它自唐代开始烧造,历经五代、北宋、金,终于元。古瓷窑遗址1954年被发现后,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他们先后来到鹤壁集进行考察,出土的瓷器曾出国展出。

综上所述:仙鹤,自古以来被视为美丽与吉祥的化身,诸如“松鹤延年”、“鹤发童颜”等,都是通过仙鹤来表达赞美和祝福。

 

  鹤壁这个美丽的名字之所以沿用至今,也代表着一种美好的愿望。相比于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鹤壁一名来源于卫懿公玩鹤一说,来源于真实的历史事实,更有可信度。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


    上一篇:鹤壁市的来源是什么?

    下一篇:仙鹤与“影壁墙”


      相关推荐

    风雅鹤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