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综合高中:走进“非遗”文化,感受鹤城魅力

分类:教育观察   阅读:

  为感受鹤城“非遗”魅力,丰富校园文化底蕴,2月22日,鹤壁市综合高中音体美教研组走近乡土文化,赴浚县古城实地考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浚县社火”以及泥咕咕、花馍等传统美术项目。

  走过位于浚县古城西门外卫河(古永济渠)之上的,始建于明武宗正德3年(公元1508年)的云溪桥,老师们感受泱泱华夏文化的源远流长,体会时空穿梭的魅力。云溪桥是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桥梁遗存。

  鹤城“非遗”的每一次精彩亮相,都那么得引人瞩目。感受非遗之美,既是对技艺之美、匠心之美的再认识,也是对传统之美、生活之美的再感知,更是让华夏子孙感悟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带着对华夏文明的思索,秉承探索中华之魂的理念,综合高中音体美教研组到浚县古城社火基地考察了传统社火项目。老师们走进古老的村落,向民间老艺人学习并体验社火这项民间艺术。大家深深地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所折服。

  2008年6月17日,我省浚县民间社火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古老的遗存、遗风在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上延续和发展,形成了浚县独特的民俗文化,社火就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是群众性的民俗文化娱乐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农闲时排练,逢年过节或重大喜庆时演出,观者如云、热闹非凡,传统形式主要有高跷,背歌,舞狮等。百年花船秀 演绎“传”与“承”。2019年1月,浚县又摘取“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桂冠。通过本届社火会首的讲述,老师们了解了浚县社火的悠久历史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浚县泥咕咕是河南省浚县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原地区原始鸟崇拜的物化形态,是农业文明与民俗文化的衍生品,其始于远古,兴于隋唐。老师们来到泥咕咕的主要产地,观看其制作过程,感受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徜徉在惟妙惟肖的历史人物、戏曲人物、十二属相、小动物、飞禽中间……

  花馍是传统民间面塑品,是在千百年农业文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老师们走进民间艺人,看他们用最不起眼的萝卜雕刻出最美的艺术品。每件花馍、每一个雕塑、每一个糖塑都堪称艺术精品,让人叹为观止,百看不厌!

  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这次集体教研活动,增进了老师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增强了大家的民族自豪感,提高了组内成员对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社火的认知水平、保护意识和传承信念。老师们将努力把本土的社火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积极开展多种传统文化传承和教育活动,发挥学校艺术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


    上一篇:传承红色基因,哺育时代新人!鹤壁市青少年红色教育基地毛连洞“现场教学点”成立

    下一篇:教育部:职业教育决不是单纯的就业教育


      相关推荐

    风雅鹤壁